感冒久咳不癒?可能是鼻旁竇發炎,如何檢測與治療

1. 感冒久咳不癒的常見原因

在台灣,許多人在季節交替或天氣變化時容易感冒,但有些人感冒痊癒後,咳嗽卻久久無法停止。這種「久咳不癒」的狀況,除了單純的上呼吸道感染外,其實還可能是其他問題作祟,其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鼻旁竇發炎(俗稱鼻竇炎)。

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在一至兩週內隨著病毒消退而緩解。然而,如果超過三週仍持續咳嗽,甚至合併有鼻塞、黃綠色鼻涕、臉部悶脹或頭痛等症狀,就要特別警覺是否已經演變成鼻旁竇發炎。根據台灣臨床經驗,不少民眾認為「流鼻水、咳嗽」只是小感冒,往往自行購藥或拖延就醫,導致發炎未能及時控制。

鼻旁竇發炎與普通感冒最大的差異,在於症狀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常伴隨濃稠鼻涕、嗅覺減退、甚至夜間咳嗽加劇。如果僅是單純感冒,通常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但若出現上述典型徵兆,就應考慮是否為鼻旁竇發炎,需要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以免延誤治療。

2. 鼻旁竇發炎的症狀與表現

很多人以為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只要多休息就會慢慢好轉,但若症狀遲遲未改善,甚至持續超過一週以上,就有可能是鼻旁竇(副鼻竇)發炎。鼻旁竇發炎在台灣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天氣變化大或空氣品質不佳時,更容易發作。

鼻旁竇發炎最典型的症狀包括:持續鼻塞、黃綠色濃稠鼻涕、臉部壓痛或腫脹(特別是在兩頰、額頭或眼睛周圍)、嗅覺減退,有時還會出現頭痛、上排牙齒痛,甚至發燒。此外,部分患者也會因為後鼻滴流而導致長時間咳嗽,特別是夜間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其實很容易和一般感冒或過敏性鼻炎混淆。例如感冒通常只有清水樣鼻涕,不會有明顯的臉部疼痛;而過敏性鼻炎則以打噴嚏、搔癢及水樣鼻涕為主,不太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或臉部壓痛。因此,如果出現上述較為嚴重或持續性的症狀,就應提高警覺,考慮是否已經演變成鼻旁竇發炎,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3. 該如何自我檢測鼻旁竇發炎?

很多人感冒咳嗽拖很久都不見好,會懷疑是不是鼻旁竇發炎(俗稱鼻竇炎)在作祟。其實,除了到醫院檢查外,民眾在家中也可以進行簡單的自我初步檢測,協助判斷是否可能有鼻旁竇發炎的問題。

首先,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下列症狀:持續黃綠色濃稠鼻涕、鼻塞、臉部壓痛或腫脹(特別是兩頰、額頭、眼眶周圍)、嗅覺減退、甚至伴隨久咳、頭痛等。如果這些症狀已經超過10天以上,且沒有明顯改善,就要提高警覺。

家用的簡易自我測試方法還包括:輕壓臉頰兩側與眉心(即上頜竇和額竇位置),如果出現明顯壓痛感,再加上前述症狀時,罹患鼻旁竇發炎的機率就比較高。另外,也可觀察晨起時分泌物是否特別多,以及有無持續性口臭或咳嗽加劇的情形。

不過,自我檢測僅能作為參考,一旦有嚴重頭痛、高燒超過38度、視力模糊、反覆吐噁或病程遲遲未改善,建議盡快掛耳鼻喉科,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台灣地區民眾到耳鼻喉科就診時,醫師通常會詳細詢問症狀出現的時間長短、是否有黃綠色膿性鼻涕、伴隨哪些不適(如臉部壓痛、咳嗽、頭痛),並依據個人病史與生活習慣判斷是否需進一步安排影像檢查(如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

總結來說,若出現上述持續性症狀並懷疑自己可能有鼻旁竇發炎,不妨先進行自我檢測,但仍應把握適當時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4. 醫療院所的專業診斷流程

當感冒久咳不癒,甚至伴隨鼻塞、流鼻水或臉部悶痛等症狀時,許多民眾會選擇前往耳鼻喉科或家庭醫學科就診。台灣的醫療院所具備完善的診斷設備與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能針對鼻旁竇發炎(俗稱鼻竇炎)進行詳細檢查,以確保正確診斷及後續治療。

首先,醫師會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感冒持續時間、症狀變化以及過去是否有類似經驗。接著,進行理學檢查,觀察鼻腔內黏膜是否腫脹、分泌物顏色及量,並壓按臉頰、額頭等鼻旁竇區域,看是否有壓痛現象。

若懷疑為鼻旁竇發炎,常見的進一步檢查包括:

  • 鼻腔內視鏡:利用細長軟管帶攝影機深入鼻腔,可直接觀察到鼻竇開口是否堵塞、黏膜發炎及膿液累積情形,是目前台灣最普遍且準確的檢查方式。
  • X光攝影:傳統上會使用X光來判斷鼻竇內是否有積液或黏膜增厚,不過因解析度有限,現在多用於輔助判斷。
  • 電腦斷層(CT):當病情較複雜或需手術評估時,會安排CT掃描,以精確瞭解各個鼻旁竇結構與發炎範圍。

經由上述檢查結果,醫師會綜合臨床症狀與影像資料做出判斷。如果確診為急性或慢性鼻旁竇發炎,就會依據嚴重程度、患者體質和既往病史,規劃適合的治療方案。台灣多數醫療院所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成為長期困擾。

5. 治療與日常照護方式

當確診為鼻旁竇發炎時,治療方式會根據病因及嚴重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數急性鼻竇炎會以藥物治療為主,包含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以及減緩鼻塞的去充血劑。建議民眾應在耳鼻喉科醫師指示下正確用藥,千萬不要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或長期自行服用,以免延誤病情或產生副作用。

若遇到慢性或反覆發作的鼻旁竇炎,尤其是合併有息肉、解剖構造異常或長期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幫助清除阻塞、改善通氣排膿。這類手術現今已相當成熟,傷口小、恢復快,但仍需經由專業評估是否適合施行。

在居家護理方面,除了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外,可以利用溫鹽水洗鼻,有助於清潔鼻腔分泌物與減少細菌滋生。此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度加濕、避免吸菸與過敏原等刺激,也能提升康復速度。充分休息、多喝溫開水,也是台灣民眾經常被提醒的重要日常保健方法。

最後要特別提醒,不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在出現久咳不癒、頭痛、臉部疼痛等疑似症狀時,切勿自行亂用成藥或偏方。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做詳細檢查與規劃治療方案,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並預防併發症發生。

6. 常見迷思與衛教提醒

在台灣,許多人對於「鼻旁竇發炎」仍有不少誤解。舉例來說,有人認為只要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就不需要特別治療;也有人以為抗生素一定能快速根治鼻竇炎,或者單靠民俗療法、偏方就能痊癒。這些觀念其實並不正確。

首先,感冒久咳不癒如果超過一週以上,且出現黃綠色鼻涕、臉部壓痛或頭痛等症狀,就要懷疑是否已經併發鼻旁竇發炎。此時應該盡快就醫,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評估,而不是自行購買成藥或拖延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導致慢性化。

另外,抗生素雖然是細菌性鼻旁竇發炎的重要治療,但不是所有鼻竇炎都需要使用。若為病毒感染或過敏引起,抗生素則無效,反而濫用會造成抗藥性問題。因此一定要依照醫師診斷與指示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更換藥物。

有些患者擔心檢查手續麻煩、檢查費用高昂而遲遲不願就醫,其實目前台灣健保已涵蓋大部分基本檢查,例如鼻腔內視鏡等,民眾不需過度擔憂。正確診斷對後續治療及預防復發都有幫助。

此外,也有不少人誤信熱敷或吸入蒸氣就能徹底治好鼻旁竇發炎。事實上,這些方式只能暫時舒緩症狀,無法取代正規醫療。建議配合醫師指示,包括適當休息、補充水分、按時服藥,才是最有效的康復之道。

鼻旁竇發炎如果拖延未治療,不僅容易變成慢性,也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發併發症。民眾應建立正確觀念,有症狀時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依照醫囑規律治療與追蹤,才能真正遠離長期咳嗽及鼻部不適的困擾。

熱門文章

台灣兒童常見過敏型鼻炎診斷與預防方法感冒久咳不癒?可能是鼻旁竇發炎,如何檢測與治療腺樣體肥大有哪些症狀?台灣耳鼻喉科治療新知兒童常見耳鼻喉科疾病早知道,台灣家長必讀手冊鼻血不停怎麼辦?耳鼻喉科急救及醫師提醒耳鼻喉科就診經驗分享:台灣病患真實案例糾正常見台灣家長誤區:流鼻水不一定是感冒慢性鼻塞影響生活?耳鼻喉科醫師評估與處置兒童鼻竇炎高風險族群及台灣耳鼻喉科治療建議過敏性鼻炎飲食禁忌與台灣在地保健法聲帶息肉有哪些症狀?手術治療及恢復注意事項台灣冬季鼻竇炎高發期,日常保養關鍵事項耳鳴常見原因與耳鼻喉科檢查流程全紀錄過敏性鼻炎四季防護攻略,減少台灣溼度困擾慢性咽喉炎有哪些症狀?台灣耳鼻喉科專家解析打呼問題嚴重嗎?耳鼻喉科醫師分析台灣最新治療方式耳朵癢、耳垢多怎處理?耳鼻喉科正確清潔方式介紹扁桃腺炎症狀、原因與台灣常見治療方式兒童鼻腔問題多久需要就醫?耳鼻喉科症狀檢查手冊鼻咽癌初期徵兆?台灣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何時要注意鼻涕倒流影響睡眠?耳鼻喉科症狀及處理對策台灣花粉季鼻子癢不停?過敏症狀與緩解建議耳內發炎怎麼辦?常見中耳炎治療方法全解析聲帶結節症狀、治療與日常護音方法彙整台灣全民健保耳鼻喉科就診流程QA打鼾原因有哪些?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檢查要點鼻息肉長在哪裡?常見症狀與治療選擇異物卡喉急救法,台灣耳鼻喉科醫師給家長的建議慢性鼻炎拖不得,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檢查及預防過敏性鼻炎台灣人口比例高?原因與預防方法詳解鼻竇炎反覆發作怎麼辦?耳鼻喉科醫師建議日常保養法小朋友鼻子流血怎麼辦?耳鼻喉科醫師建議這樣做鼻中膈彎曲會有什麼症狀?手術與非手術治療一次了解兒童過敏性鼻炎怎麼治療?台灣耳鼻喉科醫師完整解析鼻塞超過一週怎麼辦?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鼻竇炎與感冒中耳炎症狀懶人包:診斷、治療與日常照護重點台灣流行性感冒季節:什麼時候需要去耳鼻喉科?季節變化引發喉嚨痛?耳鼻喉科教你緩解小撇步如何分辨過敏性鼻炎與感冒?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呼吸困難是鼻息肉?常見耳鼻喉疾病自我檢測方法長期咳嗽不癒小心鼻竇炎,耳鼻喉科症狀解說耳鳴與耳塞問題,何時需要至耳鼻喉科求診?喉嚨沙啞聲音變小,喉部疾病症狀及台灣常見治療方式

熱門耳鼻喉科診所